天氣炎熱、水災氾濫、火燒森林、颱風席捲……自然災害一次又一次的襲擊住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那是早已遍體鱗傷的大地之母對我們的怒吼!
自然災害頻繁地侵襲大地,使全球暖化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氣候變化現象。全球氣溫上升促使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地區可能會被淹沒,還有導致水溫升高和海水酸化而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即便我國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沒有颱風之類的天災,同樣也無法倖免於全球暖化的影響。因此,人們得愛護自然生態如紅樹林和藻類,以避免氣候暖化持續惡化。
你可曾想過,2050年時你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可能目前年輕的你在35年後已經是退休人士,過著無憂無慮含飴弄孫的退休生活。但是,若能挨到那一年,你果真可以得償所願,還是仍然生活在自然災害頻繁的環境裡?
全球暖化不是新鮮課題,我們身為地球上的一分子不能坐視不理。為了鼓勵更多18至30歲的年輕人多加關注氣候變化的議題,一群青年於2013年發起環保運動組織“Power Shift-馬來西亞” #PowerShiftMsia,擴召年輕人以實際行動來推廣綠色環保理念,以便未來的人類可以生活在一個氣候安全的環境裡。
該組織創辦人兼主席楊應剛表示,目前世界各地一直持續被自然災害侵襲,例如2013年時菲律賓就被超強颱風海燕所重創,澳洲因高溫而引起森林大火,還有去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因嚴重的干旱而導致斷水,俄羅斯北部海岸冰川融化,以及日本時隔70年後被骨痛熱症傳染病入侵等。我國同樣也無法倖免於難,去年年杪我國多個州屬如吉蘭丹州、登嘉樓州和彭亨州等都遭遇大水災。
他說,氣候變遷引發最大的問題是海洋酸化。那是因為人類所使用的交通工具,還有工業活動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海洋所吸收,當海洋吸收越多的二氧化碳時,海水的pH值也會逐漸下降,導致海洋的酸度升高,使海洋生物的棲息和繁衍之地珊瑚礁死亡,進而也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氣溫上升也會造成海水水溫升高,對珊瑚的生存也帶來影響。因為珊瑚對生長環境很敏感,如果氣候稍微出現變化而使海水水溫升高,牠們就很難生存下去。如果珊瑚死亡,那麼海洋生物就失去棲息,覓食和繁衍場地,自然也面臨生存的威脅。這將造成環環相扣的食物鏈失衡,使人類的食物來源也受影響。”
全球暖化不僅影響海洋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也不例外。他說,氣溫每上升一度,就會導致30%的食物生產下降。因為過度炎熱的天氣致使農作物包括稻米無法生長,人們將會面對缺乏糧食的危機,可能爆發搶糧的衝突。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全球暖化的事實擺在眼前,人們必須採取行動,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以實際行動來拯救大地。”他鼓勵年輕人多參與非政府組織來推動環保運動,也可加入政府機構通過實行有效的政策來綠化環境。
冷氣過度消耗能源
人們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運動,避免氣候變遷持續惡化。楊應剛說,氣候變遷的其中60至70%因素為人類過度消耗能源,以及交通工具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人們每日所使用的能源包括煤氣、汽油和電源等,如果過度消耗能源,將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升高導致氣溫上升。因此教育民眾節約能源,以正確的方式使用能源將有助於降低氣溫。”
他舉例,以前人們都使用傳統保溫壺來儲存熱水,以供每日的需求量。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多數使用電熱水壺來煮開水,然而當水煮開後,電熱水壺依然插著電源而導致電源消耗過度。
因此,他鼓勵人們如以往般使用傳統式保溫壺,既省電又環保。
他也以另一個國人經常使用的電器――冷氣機舉例。在室內使用冷氣機來調節溫度是不少國人的習慣,然而,國人經常因為怕熱而將溫度調至攝氏16度左右。如果是在辦公時間開著冷氣機8小時,將使室內環境變得寒冷而迫使人們得穿外套來禦寒。
這不但多此一舉,還過度消耗能源。
“我國戶外一般的溫度約攝氏30度左右,因此一般上待在室內的人只需將冷氣機的溫度調至攝氏24度,溫度已經很舒適。還有,若是長時間使用冷氣機,應該在調節溫度時設定為`自動’,讓室溫維持在攝氏24度之間,以節約能源。”
他也說,本地的建築設計設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門下端的縫隙,還有百葉窗的縫隙等,往往導致室內即使關著門開冷氣,外面的高溫依然能夠鑽入室內,無形中提高室溫,浪費能源。因此,他建議建築師在設計房屋時,不妨將天花設計得高一些,使室內的空氣更流通,那麼住戶在將窗戶全打開時,無需冷氣只需開風扇,室內的溫度即已經很宜人了。
重新探討抑碳方針
楊應剛表示,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會造成氣溫上升,因此他鼓勵民眾善用公共交通如捷運或巴士等,或是以腳車代步來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他也說,水路交通比陸路交通更節省能源,那是因為水的動力可以推動水上交通行走,所消耗的能源還有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比陸路交通來得少。因此,他也鼓勵來往於兩岸的民眾多使用水上交通如渡輪或水上巴士。
此外,他也呼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3R――Reduce(減量)、Reuse(重複再用)和Recycle(再循環)的環保理念,以減少垃圾量。因為掩埋垃圾會產生化學氣體甲烷和二氧化碳,焚燒垃圾同樣也會排放二氧化碳污染空氣,致使氣溫升高。
“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400ppm(百萬分之四百或0.04%)。因此,我們必須採取節能減碳的行動來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便二氧化碳濃度能下降至350ppm的安全水平。”
他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締約國將於今年12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第廿一屆會議(COP 21),各國首腦將齊聚討論減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方針,以達成新的全球氣候協議來取代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除了各國的官方代表,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氣候團體的代表也會參與會議。屆時“Power Shift-馬來西亞”也會派代表出席,為邁向全球氣候安全的目標注入新勢力。
藻類供氧調節溫度
除了節約能源和減少垃圾量能夠減碳,愛護自然生態如藻類和紅樹林同樣也有助於綠化環境,避免氣溫上升。
檳城理科大學生物科學系高級講師法拉蒂娜博士表示,藻類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它們棲息在水面或是依附在岩石上或植物的底層。除了海裡蘊藏的海藻,陸地上如樹木、瀑布岩石、石頭、牆壁,甚至是動物身上都附有藻類生物。
“藻類分為只有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微型藻類,還有肉眼能看見的海藻和海苔。它又分為原核藻類(例如藍綠藻)和沒有根、莖和葉的真核藻類(例如綠藻和紅藻等)兩種類。”
她說,藻類對環境生態的平衡也很重要,那是因為它們是海洋食物鏈裡最初級的食物來源。它們也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來協助調節地球的溫度。因此,人們可在海裡放入鐵來繁殖藻類,讓更多藻類吸收二氧化碳來調節氣溫,以免氣溫持續升高,造成海水水溫升高,進而也威脅藻類的生存。
紅樹林是地球寶藏
檳城理科大學生物科學系講師蘇海妲博士說,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國家沿海地帶的紅樹林是海洋生物的棲息地,更有助減碳和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避免氣溫不停升高。然而,目前全球暖化的現象已使海平面上升,威脅紅樹林的生存。
“我國擁有豐富的紅樹林,浮羅交怡島的Kilim Geopark地質森林公園紅樹林已被聯合國文教科組織(UNESCO)列為受保護之地,還有其他受威脅的紅樹林等待人類的拯救,讓我們一起來保育紅樹林。”(光明日報/副刊‧報道:劉楚珊)
系列 副刊 2015-06-25 14:03
Original Article here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256542?tid=9